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延庆农业网 >> 大邓伯花

农村新报报道一路奔跑一路规范2014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回眸0格脉树

发布时间:2022-07-07 18:31:29

农村新报报道:一路奔跑一路规范——2014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回眸

农村新报讯  记者徐思弘     2014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经过了非同寻常的一年。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被纳入中央及省委1号文件,各地相关扶持政策争相落地,也是“蛮拼的”;一批新兴的合作联社“抱团”发展,大有燎原之势;金融试点让融资难题迈出实质性的一步……盘点2014,有哪些事件、政策、趋势成为一年中的“热词”?请看——     扶持   政策“给力”壮筋骨     天门华丰合作社是国家级示范社,理事长吴华平一直关注合作社的相关政策。   “去年,从中央1号文件到省委1号文件,围绕提升合作社能力等,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尤如‘真金白银’,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吴华平说。   以2014年中央1号文件为例:在财政支持上,提出推进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这将进一步撬动金融资本、工商资本等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支持合作社发展的格局。   在配套辅助设施用地上,提出在国家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一定比例专门用于合作社建设配套辅助设施。要求将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指标定向提供给合作社使用,将从根本上缓解合作社建设配套辅助设施用地缺乏问题。   在金融信贷上,提出鼓励地方政府和民间出资建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服务。这将有助于缓解合作社贷款难问题。   在人才培养上,加大对合作社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在税收优惠上,要求进一步减轻合作社税负,引导促进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务,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带动农户能力。     量变   从3.8万到4.75万     2014年,全省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4.75万个,农民入社率已达36%;创建土地股份合作社247家,入股农民9.1万户,带动农民就业12.05万人;同时,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达12397家,同比增长134%。   目前,我省已逐步形成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多种新型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的农业生产经营新格局。合作社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关键作用。   再看看2013年的数字:2013年底,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为3.8万个,农户入社成员数达285万户,占全省农户数的26.5%。     提质   重“数量”,更要重“质量”     在采访中,记者常听到这样的吐槽:   “身边存在一些合作社,不做账、做假账、不分红,把合作社办成自家私企,理事长搞一言堂。”   “一些老板为了享受税收减免、种养殖补贴等政策便利,随便注册一个牌子,完全是一具空壳。”   去年,“规范”一词在政策和发展层面被屡屡提及。   合作社发展势头如火如荼,但数量多并不意味着质量过硬。真正办出规模、办出质量的合作社还不够多。   年初,农业部等9部委印发了《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定及监测暂行办法》,明确国家示范社两年一申报,不搞“终身制”。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推进我省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进入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的新阶段。   省农业厅农合办主任黄倜慎认为:“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已成为重要课题。今后,这些“假合作社”、管理无序的“小合作社”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合作社的发展既会重数量,更会重质量。”     联合   曾经的对手,“捆”在一起发财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新型经营主体的“升级版”。单个合作社将手头的资产、技术、信息整合,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共赢。   这些合作社曾经互为竞争对手,它们怎样联手、科学管理、公平分配,做到联合共赢?去年,记者走访了全省一批联合社,推出《走向联合》系列报道,探寻、总结它们的发展路径。   其中,春露的“合作种粮”模式得到省农业厅戴贵洲的批示。春露农业合作社联合社的25家合作社,跨行业、跨区域,涉及农资、农机、植保等不同环节,“捆”在一起却发生了让人意外的良性反应。   大到机耕整田、粮食收储,小到供种催芽、配肥打药,春露能提供粮食从种到收,涉及种植、农机、农资、加工的“全套服务”。农户种稻,每亩降低成本120元;中储粮等公司主动伸来“橄榄枝”,提供流动资金,支持联合社收粮,减少中间环节,把谷贩子的利润装到社员兜里。   在洪帆水产联合社,22家合作社通过统购统销、风险共担,降成本、巧布局,走上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道路。总资产达到1.8亿元,打造了一支全省最大的“水产航母”。   在宜昌,当地1.6万茶农组建我省首家茶业联合社“邓村绿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涉及9个茶叶专业村、5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及3.518万亩茶园。通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利益共惠,联合社泡制出一“杯”誉满中华的清茶。     融资   加快创新,啃下“硬骨头”     农业行业抵押物少、利润薄、风险高,合作社融资难题从何处破解?   一年来,我省依托国家贷款担保试点、通过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做抵压等方式,与政府机构、担保公司、金融机构多方联手,化解农村新型经济主体的资金问题,做出系列探索,成效颇为明显。   去年年初,一纸6000万元的贷款授信协议,让我省最大的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一举解决了当前发展精品茶的资金难题。   当地产权交易中心的牵线搭桥下,民生银行和合作社交涉后,利用流转的近万亩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做为抵压;从订立贷款标准流程到后期贷款服务,银行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方案;经过评估,合作社顺利签下6000万元的贷款授信协议。   2013年,国家级担保补贴试点“落户”襄阳,当地政府抓住发展机遇,市级财政便拿出100万元资金,以奖代补,用于合作社示范社奖补和贷款贴息。据悉,湖北政泰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已先后为60多家农民合作社及社员提供贷款担保11320万元。     增收   担当农民增收“主力军”     新型经营主体代表着先进生产力,也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随着全省各地的农民合作组织的“井喷”,农业生产经营将逐渐形成新格局。   惠民合作社地处通山县慈口乡库区,水库和合作社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靠山。凭借独特的养殖经、销售经,社员收入达到当地农民的4倍。每口网箱可为养殖户增加收入200元左右。   麻城市盐田河镇的板栗闻名遐迩,通过合作组织“牵线搭桥”,板栗收购价格每斤比外地高出0.4元,每年直接创造经济价值近1千万元,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在全镇屡见不鲜。据统计,麻城已发展各产业合作社共620家,13万多农户加入合作社,户均增收1000余元,合作社成员年人均收入均高出当地非社员30%以上。   在利川,“村社共建”推动了兴村富民,有近九成村干部“挑担”理事长。团堡镇周边6个乡镇从事百合、瓜蒌、茯苓、藁本等药食两用品种的种植、深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开发。1248户农户社员的收入稳步增加,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近1.5万元,比当地非合作社员农民人均高出近1万元。

合肥自闭症专科医院

治疗早泄哪家好

专业治疗焦虑好的医院

治包皮过长医院哪家好

珠海早泄医院

友情链接